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临床肿瘤学杂志
主管: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
出版: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
主编:秦叔逵
编辑:《临床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常府风华苑4栋1608室
邮编:210002
电话:17384495078; 17384436758;17384465218;025-85862116
Email:lczlx@vip.163.com;lczlx@csco.org.cn
邮发代号:80-165
刊期:月刊
定价:每期25元,全年300元
标准刊号:ISSN 1009-0460
CN 10-1957/R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0
Maresin-1调控PD-1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应力超;池金正;张宇;差分化细胞群与结直肠癌术后隐匿性肝转移关系的临床观察
张学君;李南阳;王峰;王杰;FXYD3表达与肝内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杨爱华;沈佳楠;周琰;王朝姗;戴天艺;何鑫涛;陈骏;单孔VATS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3 cm 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张友明;王海兵;姚杰;血ctDNA-MRD监测对预测NSCLC术后早期复发风险和辅助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
叶辉;许涛;杨莺;金忠文;TCF3在人类肿瘤中致癌作用的泛癌分析
陈亚文;高云鹤;赵旭东;赵允杉;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3(TCF3)在泛癌中的预后及其免疫学作用。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表达合成(GEO)数据集、人蛋白图谱(HPA)和生物信息学工具,探讨TCF3在33种肿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免疫细胞浸润和分子特征的关系。结果 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发现,TCF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乳腺浸润癌、胆管癌、结肠腺癌、食管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癌种中的m RNA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而TCF3 m RNA仅在皮肤黑色素瘤中显著降低(P<0.05)。TCF3高表达与肾上腺皮质癌(HR=2.3,P<0.001)、肾透明细胞癌(HR=1.4,P=0.040)、肝细胞癌(HR=1.7,P=0.002)、间皮瘤(HR=3.1,P<0.001)、前列腺腺癌(HR=1.3,P=0.033)和肉瘤(HR=1.6,P=0.006)的总生存期(OS)呈显著负相关。相反,TCF3低表达与胸腺瘤(HR=0.6,P=0.008)和子宫内膜癌(HR=0.8,P=0.034)的不良OS相关。无病生存期(DFS)分析显示,TCF3高表达与肾上腺皮质癌(P<0.001)和葡萄膜黑色素瘤(P=0.005)的不良DFS相关。此外,TCF3表达与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细胞浸润(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及磷酸化水平显著相关(P<0.001)。结论 TCF3是泛癌中潜在的预后和免疫生物标志物,可能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靶点。
Flt3L/OX40L共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重塑作用及预后的影响
陈辰;陈超;朱军梦;黄兴;刘宝瑞;目的 探讨Flt3L和OX40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免疫微环境和临床预后的关系,评估其作为潜在免疫治疗靶点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组织微阵列(TMA)技术和多重免疫荧光(mIF)技术,分析115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间质区域中Flt3L和OX40L的表达情况。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Flt3L和OX40L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检查点分子(PD-L1、PD-1等)的相关性。结果Flt3L和OX40L在肿瘤间质区域的表达均高于肿瘤区域(Flt3L_stroma vs.Flt3L_tumor:73.9%vs.33.9%;OX40L_stroma vs.OX40L_tumor:72.2%vs.70.4%)。Flt3L和OX40L在间质中共表达的患者比例为62.6%(72/1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肿瘤间质中OX40L高表达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014),Flt3L与OX40L间质共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亦显著提高(P=0.01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间质中Flt3L高表达(HR=0.493, P=0.008)、OX40L高表达(HR=0.495,P=0.005)以及Flt3L与OX40L在间质中的共表达(HR=0.548, P=0.019)均显著降低了患者死亡风险。此外,Flt3L高表达与CD8+T细胞及M1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增加相关,而OX40L高表达则与CD4+/CD8+T细胞的同步增加相关,但对调节性T细胞(Tregs)或M2型巨噬细胞浸润无显著影响。结论 Flt3L和OX40L在NSCLC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密切相关,二者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强T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活化来改善患者预后。Flt3L与OX40L的共表达具有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价值,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免疫治疗中的联合策略。
RNF113A 和miR-19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张宁;陆晓媛;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113A(RNF113A)和microRNA-197(miR-19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徐州和平妇产医院妇科进行宫颈活检的患者104例研究对象,分为CSCC组(2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2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20例)、正常宫颈组织HPV(+)组(14例)及正常宫颈组织HPV(-)组(30例)。通过定量实时PCR(qPCR)评估RNF113A和miR-197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定位组织样本中的RNF113A。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HPV(-)组相比,CSCC、HSIL和LSIL组中RNF113A表达显著升高(P<0.05)。随着宫颈病变从LSIL发展为CSCC,miR-197表达逐渐降低。ROC曲线分析显示,RNF113A和miR-197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在诊断CSCC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633和0.930。结论 RNF113A和miR-197的上调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作为早期检测和监测宫颈癌进展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具有潜力,尤其对于高危HPV感染患者。
经神经内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观察
古选民;杨晋生;贾云玲;杨延辉;目的 基于应激反应、嗅觉功能及视觉功能变化探讨垂体腺瘤患者经神经内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53例)和B组(49例)。A组给予神经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B组给予神经内镜下经鼻中隔黏膜下蝶窦入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两组手术指标、嗅觉功能、视觉功能、应激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术中出血量及鼻甲折断/切除占比更低、手术及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更短(P<0.05),而A组和B组肿瘤全切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五味试嗅液测试分值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A组术后6个月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两组五味试嗅液测试分值均低于术前;术后3、6个月,B组高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视野模式标准差(PSD)均降低,视野指数(VFI)、视野平均缺损(MD)值均升高(P<0.05),但以上指标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的应激指标较术前均升高(P<0.05),B组比A组低。两组术后1 d的血清MMP-9、IGF-1、SIRT1、HIF-1α水平较术前均降低(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均可取得较好的肿瘤切除效果,并调节患者血清MMP-9、IGF-1、SIRT1、HIF-1α水平,对患者视觉功能的影响差别不大,且安全性良好,但经鼻中隔黏膜下蝶窦入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鼻甲折断/切除情况、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及对患者嗅觉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面较有优势。
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
韩苏军;张思维;陈万青;李长岭;目的探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肿瘤登记中心1998年至2008年登记的前列腺癌数据,包括前列腺癌粗发病率、0~74岁男性发病累积率、发病构成和年龄发病率。分城乡统计,分析城市及农村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和趋势。结果 2008年中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1.00/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世标率)为6.73/10万,0~74岁中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累积率为0.70%,占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构成的3.33%。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约为农村的3.7倍。年龄组发病率结果显示,70岁以上中国男性的前列腺癌居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第1位。1998年至2008年中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年均增加比例为12.07%。中国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幅度高于农村,分别为8.53/10万和2.53/10万,但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年均增加比例低于农村男性,分别为11.25%和13.28%。随时间推移,在前列腺癌发病的年龄构成中,高年龄组的比重明显上升。结论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持续增长趋势,前列腺癌正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男性健康的泌尿系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正>1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杨秉辉;丛文铭;周晓军;陈孝平;杨甲梅;樊嘉;王建华;杨仁杰;李槐;蒋国梁;曾昭冲;陈敏华;陈敏山;梁萍;吕明德;罗荣城;刘鲁明;秦叔逵;叶胜龙;吴孟超;汤钊猷;孙燕;管忠震;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
于世英;印季良;秦叔逵;王杰军;陈元;沈琳;徐建国;谢广茹;张力;樊旼;陈映霞;周彩存;徐兵河;徐瑞华;王洁;胡夕春;马军;程颖;李进;冯继锋;高雨农;黄诚;侯梅;梁军;廖宁;刘巍;王哲海;肖穗君;房澍名;龚新雷;吴穷;王琳;王耀;<正>1概述多种抗肿瘤治疗,包括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止痛治疗、放疗以及手术等,都可能引起患者恶心呕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和脑转移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对患者的情感、社会和体力功能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于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秦叔逵;李进;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新药,主要通过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上市前的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具有一定的客观有效性和明显的生存获益,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已于2014年10月17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督总局(CFDA)批准作为国家1.1类新药上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上合理、有效地应用阿帕替尼,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了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学者,根据阿帕替尼上市前、后的国内用药情况,参考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使用经验,共同讨论,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本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正>1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
<正>1前言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皮肤粘膜和色素膜恶性肿瘤,也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增长率为3%~5%。2010年全球黑色素瘤新发病例199 627例,死亡例数为46372例。据统计,2008年发达地区黑色素瘤男性和
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
韩苏军;张思维;陈万青;李长岭;目的探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肿瘤登记中心1998年至2008年登记的前列腺癌数据,包括前列腺癌粗发病率、0~74岁男性发病累积率、发病构成和年龄发病率。分城乡统计,分析城市及农村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和趋势。结果 2008年中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1.00/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世标率)为6.73/10万,0~74岁中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累积率为0.70%,占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构成的3.33%。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约为农村的3.7倍。年龄组发病率结果显示,70岁以上中国男性的前列腺癌居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第1位。1998年至2008年中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年均增加比例为12.07%。中国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幅度高于农村,分别为8.53/10万和2.53/10万,但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年均增加比例低于农村男性,分别为11.25%和13.28%。随时间推移,在前列腺癌发病的年龄构成中,高年龄组的比重明显上升。结论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持续增长趋势,前列腺癌正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男性健康的泌尿系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正>1前言由于诊断治疗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明显延长了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得恶性肿瘤逐步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因此,应该更加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肿瘤营养学是一门研究
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
于世英;印季良;秦叔逵;王杰军;陈元;沈琳;徐建国;谢广茹;张力;樊旼;陈映霞;周彩存;徐兵河;徐瑞华;王洁;胡夕春;马军;程颖;李进;冯继锋;高雨农;黄诚;侯梅;梁军;廖宁;刘巍;王哲海;肖穗君;房澍名;龚新雷;吴穷;王琳;王耀;<正>1概述多种抗肿瘤治疗,包括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止痛治疗、放疗以及手术等,都可能引起患者恶心呕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和脑转移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对患者的情感、社会和体力功能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于